鄭店鎮通過支部引領和能人帶動推進鄉村振興——
一村一特色 致富有門路
□本報記者 于春芝 本報通訊員 蘇涵
“我的工作是箱包打樣,每個月能拿到3500元左右。現在工作也不累,就在村里,很方便。”5月14日,在樂陵市鄭店鎮振興新村樊屯村的箱包生產車間,打工村民馬文英說。目前,有60多名留守婦女在此就業。
近年來,振興新村在村黨委書記樊學彬的帶領下,成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展糯玉米種植,后又設立假發“共富工坊”,先后吸引附近100余名村民就業。
振興新村下轄5個自然村,樊學彬自擔任振興新村黨委書記后,統籌樊屯等5個自然村的資金、資源,通過盤活村內老舊學校土地資源,建設廠房,引企進村成立箱包公司,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不僅村民有收入,村集體一年的經濟收入也達到50萬元。箱包公司去年完成外貿訂單600余萬元,我們通過租金和分紅收益,僅此一項村集體就增收20余萬元。”樊學彬說。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鄭店鎮黨委書記趙世昌表示,鄭店鎮建立健全村后備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按照“公開民主、擇優競爭”的原則,一批像樊學彬一樣的致富帶頭人進入行政村“兩委”班子,成為激活鄉村發展的新引擎。目前,鄭店鎮形成了“支部引領+能人帶動+產業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全鎮12個行政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業。
搶抓我國寵物飼草缺口大、市場前景廣的機遇,光明新村發展牧草種植,每年苜蓿等寵物飼草還未收獲就已經被預訂一空,年產值達1300萬元;朝陽新村留守人員多,建起服裝加工廠,解決了附近婦女就業,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了9月,大家有活干,腰包也越來越鼓。
趙世昌表示,鄭店鎮不斷吸引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按照“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思路,用好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目前,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0萬元,形成“企業發展、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三方共贏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