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通訊員姜連華)近年來,市中街道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促進發展、服務群眾、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創新思路、因村制宜、培養典型、由點到面等做法,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在全處50個社區(村)中,有村集體經濟收入的社區(村)已達28個,占60%。
??? 注重發揮區位優勢,興辦二三產業“造血”。積極發揮城郊社區(村)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老城北街黨支部書記王志恒將一家不起眼的電氣焊作坊發展成為集科研、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國內知名挖掘機專業生產企業。企業發展壯大后,他每年拿出一定資金用于村內公益事業建設,帶領村民發展村集體經濟,走以工富村、以工補農的道路,2012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000余元。任萬社區近年來充分利用臨城靠站的區位優勢,通過異地建小區,騰出舊村土地建工業園區,以廠房、倉庫出租等形式大力發展物業經濟,所得收入在促進群眾增收的同時,還有效維持了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 發展農民合作組織,服務群眾強筋壯骨。在有種植養殖優勢的社區(村),采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用一個品牌串起一個產業,有效促進了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夏季社區黨總支以宋夏路沿線蔬菜帶為依托,建起了“四季青”蔬菜批發市場,成立了“四季青”蔬菜專業合作社,利用為合作社社員及周邊村莊菜農提供信息、技術、銷售、勞務和土地流轉等服務的形式,促進了社區集體經濟發展。
??? 深入推進兩區同建,拓展資源鏈條富村。立足發展品質農業,大力發展特色型農業、效益型農業,建立農業經濟循環產業鏈,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2012年成功引進了投資10億元的鰲龍產業園和綠園生態種養殖示范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游、休閑觀光、農家樂、近郊游及高科技種養殖等項目,為周邊社區(村)在項目區周邊開發服務性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帶來了機遇。夏季、王先已實施整村搬遷,全部復耕后可凈增土地156畝,為夏季社區實行土地流轉、擴大規模經營、壯大集體經濟、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