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變化太大了,原來的舊村不見了,那些破屋舊房不見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形不見了。你看,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清潔的活動廣場,和咱城里沒啥兩樣啊! ”近日,曾經在肖寺社區工作過的濟南下鄉知青故地重游,看到市中街道肖寺社區的變化發出由衷的感慨。
市中街道肖寺社區是2014年入住的新建社區,由肖寺劉、杓頭李、梁莊、高莊、邢莊5個村組成,22棟住宅樓及86間沿街樓已全部建好,現有300多戶群眾搬遷入住社區。該社區水、電、氣、公共服務等各項基礎設施齊全,活動場地潔凈,生活環境優雅,被譽為市中街道“兩區同建”的新亮點。
“社區建設是一項民心工程,關乎民心民意,關乎黨群關系,建好不易,管好更難,靠的是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 ”市中街道黨委書記于志祥深有體會地說。
干部作風轉變 干群關系更加密切
群眾入住社區后,沒有物業管理,以社區黨支部和原村委會為管理主體,全面負責社區的日常管理工作。霍長江以前是梁莊村黨支部書記,現擔任肖寺社區書記。他帶領社區一班人,轉變工作作風,扎實做好社區管理工作。每天早上7點半就來到社區,晚上9點多才回家,天天盯在社區,及時處理社區出現的各種情況。在加強完善社區水、電、氣、公共服務等各項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逐漸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努力營造了環境優美、場地潔凈、文明和諧的一流社區。
社區樓房建起來了,村民入住了,能不能管好,一直是于志祥擔心的事。他隔三差五就擠出時間到肖寺社區實地查看,深入一線現場辦公,時時督促社區的建設與管理。湊巧的是,于志祥每次到社區查看,總會看到霍長江的身影。看到霍長江舍小家,為大家,沒有節假日,沒有禮拜天,一心撲到社區管理工作上,他心里的“石頭”落了地。于志祥曾在全體機關干部及社區、村“兩委”成員大會上,多次說:“有霍長江這樣的同志管理社區,黨委放心,群眾滿意”。
干部轉變作風真心服務,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社區、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中,肖寺社區59名黨員、35名群眾代表積極參與,原套社區班子順利通過,選出了老百姓信賴的當家人。
群眾民風驟變 人人爭當“文明市民”
入住社區的多數是農民群眾,為讓群眾盡快適應新環境,由農民向市民轉化,市中街道在社區加強硬件投入,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強化社區文化陣地建設,修建了文體活動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設立了“四德榜”,擺設了垃圾箱,創造了良好的群眾生活環境。市中街道邀請大禹秧歌鑼鼓隊到肖寺社區進行秧歌鑼鼓展演,現場向社區群眾傳授扭秧歌、踩高蹺、跳廣場舞等技藝。通過積極引領,社區的群眾踴躍投入到文明建設和各項文體活動中來,盡享文化娛樂,既陶冶了情操,又豐富了文化活動,提升了生活水平。
在去年秋收時,群眾需要打曬玉米,打完后,立即把玉米芯等下腳料拉走,打的快,曬的快,清的快,沒有一家把下腳料堆在社區內,沒有一家在交通通道和文體活動廣場晾曬玉米的,保持了社區良好的衛生環境。
經濟轉型速變 農民上樓增產增收
肖寺社區有3695.84畝耕地,社區群眾以往的主要產業和經濟收入是養殖業和種植業。搬進社區、住進樓房的村民如何增收成為市中街道黨委、辦事處和肖寺社區的一個新的難題。他們在經濟轉型上下功夫,引導農民改變經濟增收方式,因人而宜,主動創新,尋求經濟發展新思路。 “不僅讓群眾住上樓,還要想方設法,讓群眾的收入更上一層樓。 ”市中街道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秦飛龍對管區、社區一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讓群眾盡快增收,該街道協調有關部門,為社區群眾修繕生產路2000米,開挖溝渠1800多米,保障農業增產增收。積極與勞務、企業聯系,解決社區剩余勞動力200多人到企業就業。社區在設立專門的便民服務大廳、幼兒園、黨員活動室的同時,還設立了教育培訓中心,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幫助聯系服裝、發制品等適宜家庭生產的項目,讓部分留守婦女有活干、有事做、有收入。聯系德州市文廣新局,爭取文化大院和文化書屋項目,安裝了15臺電腦,為群眾及時提供發家致富、勞務輸出等信息。李芳 馮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