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梁家鎮西小張村,綠油油的蒜苗正在茁壯成長,溫暖的陽光照射在蒜苗上,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仿佛看到了增收的美好前景。這只是該鎮提速路上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梁家鎮緊密結合實際,在力促工業經濟強勁攀升的基礎上,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和技術指導力度,讓老百姓的“口袋”與“腦袋”共同富起來。
富“口袋”——結構調整成農民增收引擎
“一畝蒜地,除去成本一季凈賺一萬多,比出去打工還要好,這不,今年我們村又都種上了大蒜。 ”梁家鎮范廟村村民陳樹軍笑呵呵地說。
該鎮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農業向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和適度規?;l展的思路,制定出臺了《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規劃》,積極引導村民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根據梁家鎮實際情況,該鎮把大蒜、蔬菜、畜牧作為農業產業化的特色布局,著力打造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品牌形象。 2014年,該鎮大蒜種植面積達到20000畝,蔬菜種植面積8000畝,發展獺兔養殖專業戶500戶,存欄量突破10000只,已逐步形成種養基地7個、特色村30個、以大禹圣農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到5家,帶動農戶800余戶,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該鎮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同時,還積極創建名牌,梁家鎮大蒜榮獲了“德州名牌大蒜”榮譽稱號,國屯有機蔬菜獲得了“山東省有機蔬菜認證”,信雙魚藕混養獲得“山東省無公害水產品基地”認證。
富 “腦袋”——技術培訓讓農民掌握“十八般武藝”
“今天鎮上的技術員講了不少,俺回去可得好好消化消化。 ”剛參加完西紅柿種植技術培訓班的梁莊村村民梁文華說道。
為引導農民向知識型、技術型農民轉變,該鎮今年積極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和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同時,該鎮深入開展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服務活動,把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貼到大棚上,送到地頭上,逐步建立農業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服務機制。該鎮還聘請農業局有關專家到鎮授課,深入農家庭院和田間地頭,巡回講解增產增效技術,手把手指導農民科學生產。
截至目前,全鎮共開辦農民科技培訓班3期,培訓農民1500余人次,印發科技資料3000余份,新增種養戶30余戶,真正讓農民的腦袋富裕了起來。
李芳 邵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