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社區管理水平,更好的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東城街道大膽探索社區管理模式,重新調整管區建制,全體機關干部重心下移、深入一線,傾心傾力為群眾服務。
深入調研 大膽借鑒
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模式由管理向服務轉型迫在眉睫。東城街道轄51個村,5個回遷社區,19個村已回遷安置,6個村已拆遷尚未回遷,不同的居住形式、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隨之而來的是不同的服務需求,探索一種適應這些形式的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先進經驗的大膽借鑒。 3月16日,由辦事處主任帶領相關人員到陽谷、墾利等地實地參觀學習,所到之處社區管理讓人耳目一新、眼界大開,當地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也讓參觀組一行摩拳擦掌、暗下決心,必須要創新結構調整,整合人員力量,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工作模式改革,走一條既能為高新區提供高效服務,又要讓轄區2.3萬農村群眾享受便捷服務的路子。
明確定位 強化服務
該街道原管區人員“轉移陣地”,全部重心下移進社區定點辦公,拉近服務群眾的距離,增強為百姓服務的意識。要求“機關人員進社區、工作開展進社區、高效服務進社區”,找準“新位置”,共同構建“零距離溝通、零距離服務”的新型社區管理服務模式。
加強管理,嚴守思想“紅線”。加強作風建設和服務效能,做到“笑臉”服務,讓好的作風進社區,好的舉止形象進社區;嚴格遵守“八條禁令”,制定嚴格的監督檢查機制,街道紀委將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對當事人及相關社區書記、管區書記一并嚴肅處理,以維護正常工作秩序,確保各項工作高效運行。
健全機制,打開服務“綠燈”。建立工作責任制,擴大組織覆蓋、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機制,做到“求必應、應必辦”,同時建立“回訪”機制,提高群眾滿足感。發放了“為民服務手冊”,讓群眾了解辦事流程和方便聯系求助,把服務“送上門”、讓群眾“少跑路”。今年,在積極完成了“廣場舞”進社區、“四點半”留守兒童課堂、“夕陽紅”志愿服務等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創新完成村企支部“手挽手”、就業信息看短信等自選動作,受益群眾達8000余人。
常態發展,描繪為民“藍圖”。健全長效服務體系,堅持自我改善與定期督導相結合的方式,把為民服務納入街道考核內容,作為年終評先樹優的重要指標,常態化開展,確保基層服務工作取得實效。
步步為營 力求完善
目前,該街道這項探索仍在“起步期”,距離“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下一步將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改革運行新機制,走便民高效之路,努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的落到群眾身上,整合資源、科學調整、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暢通服務渠道、暢通訴求渠道、暢通辦事渠道”,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李倩倩 張青 許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