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街道以群眾滿意為最高行動準則,進一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成果,心系群眾,關注民生,創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務水平,受到群眾稱贊。 “自去年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街道黨委著力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廣大機關干部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腳踏實地地為群眾辦實事,塑造了機關干部的新面貌。”市中街道黨委書記于志祥介紹說。
“集中辦公”解民憂
4月22日,記者在市中街道夏季管區辦公室看到,前來辦理養老保險、“農保”核實、申請低保戶的群眾絡繹不絕。據工作人員介紹,一天下來,接待群眾20多人,現場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8件,為咨詢的群眾解難釋疑問題10多件,深得群眾的滿意。
市中街道把每周三確定為“集中辦公日”,周三這天,該街道18個管區的干部全部來到所在管區進行集中辦公,現場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采取周三集中辦公,機關干部到群眾家門口,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和困難做到現場解決,有效地方便了群眾,解決了群眾的困難,架起了干群‘連心橋’,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市中街道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秦飛龍說。
市中街道是由原來的3個鄉鎮組成,人口多,地域廣,一些村莊離辦事處遠,群眾辦事不方便,有的時候為了一點小事也要跑很遠的路,疏遠了干群關系。群眾的事無小事,街道黨委、辦事處發現這一問題后,從轉變干部作風抓起,創新工作思路,把每周三確定為“集中辦公日”,每逢周三這天,管區的干部無論多忙,都必須到所在管區辦公室進行集中辦公,集中時間、集中地點辦好群眾要辦的事。
其實,除周三外,市中街道的機關干部,尤其是管區的干部,每周至少有四五天時間工作在農村第一線。集中辦公可以讓群眾直接找到干部,既節約了時間,又解決了問題,讓群眾順心滿意。
社區服務惠百姓
4月19日,市中街道在老城社區開展了“禹王杯”乒乓球友誼比賽,為社區的乒乓球愛好者提供了交流經驗、切磋球技的平臺,鍛煉了身體,增進了感情,豐富了群眾文體生活。
我市城區分為6個城市社區,分別為:站南、站北、新湖、濼清、鬲津、老城。共管轄居民小區61個,單位家屬院74個,樓房1024座,常住人口109616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15629人。城市社區主要由市中街道具體管理,為提高社區管理水平,市中街道通過競爭上崗推選了6名社區黨支部書記,每個社區配備4至5名在職干部協助工作,在各社區內部挑選160名兼職協理員,健全了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服務機構。
市中街道在管理服務水平上下功夫,搭建管理網格,健全服務功能,增強服務觀念,提高服務水平,設置了綜合服務大廳、信息化服務平臺和圖書閱覽室等8大站室,全面滿足群眾需求。社區管理人員積極做好戶籍管理、計劃生育、殘聯事務和綜合事務等服務工作,扎實做好社會救助、“陽光低保”、老齡幫扶、雙擁優撫等便民服務,使群眾的事有人管,群眾的困難有人幫。同時還開展了廣場舞比賽、文藝匯演等文體活動,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居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組織“送健康進社區”活動,邀請市人民醫院、中醫院的專家,為居民義診、免費查體,提供健康咨詢服務,社區居民非常滿意。鬲津社區76歲的社區居民王萬福高興地說:“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免費體檢,真是又方便又貼心。 ”
“黨員義工”暖民心
4月20日,在市中街道于莊村看到,村里的街道干凈,環境清新。墻上公開欄上清楚的寫著義務清理垃圾人員的名單。于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玉軍介紹說:“這些人的名字都是村里的黨員干部,能夠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多虧他們帶頭當好義務清潔工。 ”
建立健全鄉村文明的長效機制,保障農村長期保持清潔的環境,長期的垃圾清掃清運是工作的重點。市中街道認真做好鄉村文明行動的工作總結,積極推廣于莊等先進村的經驗,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上千名黨員干部積極帶頭,輪流值班,義務當好清潔工,建立起長期清掃清運垃圾的農村環衛工作機制,切實解決好農村垃圾清理難的問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贊揚。
記者還了解到,在市中街道還活躍著黨員服務隊、“愛心聯盟”、志愿者服務隊等服務組織,積極開展“四點半課堂”、定期不定期幫扶等活動,著力關愛幫扶留守兒童、敬老院老人、救助孤兒、殘疾兒童、環衛工人等弱勢群體,為群眾送去黨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懷。以市中街道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為主體、由30多人組成的“愛心聯盟”服務團體成立后,每兩周去一次敬老院幫扶老人,提高了敬老院老人的生活便利條件。他們還為我市童萌兒童康復中心的孩子們送去全自動洗衣機等近2000元的生活用品,關愛我市的女環衛工人,資助石屯南街的宋美娜、張陳村的陳連云兩名孤兒,使她們學習生活更加幸福快樂,樹立了機關干部的良好形象。
李芳 柴洪輝 馮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