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區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主管醫師馬新軍:
像朋友一樣與患者溝通
□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趙琳
自2008年首次接觸艾滋病患者,馬新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9年,從第一次接觸時的緊張到現在和他們相處成了朋友。“逢年過節,我都會收到他們祝福的短信,他們也很喜歡和我聊天。”馬新軍告訴記者。
2012年,馬新軍在艾滋病疫情專報網上發現了小田是艾滋病患者,便打電話告知他要來區疾控中心一趟,但無奈當時小田根本無法下床。馬新軍和同事來到他家,為他抽血化驗。小田家里人把艾滋病當成絕癥,放棄為他治療。馬新軍勸說他趕緊去北京佑安醫院找專家看病,并聯系了北京的志愿者接待、幫忙掛號等。一個月后,小田出院了,專門來向馬新軍道謝。如今的小田已經能打工掙錢養家了。 “每隔一段時間,他來我們這里拿藥的時候,都會找我聊兩句。 ”馬新軍說。
“從艾滋病人被疾病折磨,以至被奪去生命的悲慘事件中,我感悟到防艾工作者肩負的重任。”馬新軍說。這9年來,他致力于為各類高危人群和艾滋病患者開展宣傳教育、監測檢測、病人治療、關懷救助等工作,遏制艾滋病的傳播,為廣大市民提供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
德州愛之旅關愛小組志愿者劉銘:
8年專注防艾志愿服務
□本報記者石少軍本報通訊員趙琳
“我們要幫助艾滋病患者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了解抗病毒治療以及國家的政策,建立良好的藥物依從性,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劉銘介紹。
從2009年12月1日成立至今,德州愛之旅關愛小組走過了8個春秋,成員從最初幾人發展到如今的200余人。作為這個組織的早期籌備者之一,劉銘見證了它的發展過程,對艾滋病患者的群體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劉銘介紹,這個組織目前沒有固定工作場所,主要工作是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咨詢、培訓,為其家屬提供心理支持、治療信息分享。
2014年4月,年僅20歲的小龍感染上艾滋病,他不見任何人,甚至企圖自殺。劉銘通過電話聯系上他,但被拒絕多次。劉銘沒有放棄,他的誠懇和執著最終促使小龍答應見面。幾經勸說和心理引導,小龍終于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在志愿者的幫助下,每天定時定量服藥,現在他的病情控制很好。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劉銘和志愿者們8年來就這樣默默無聞、不求回報地為艾滋病患者服務著,他呼吁全社會正確認識艾滋病,倡導科學防治。
市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宋建波:
嚴遵醫囑按時服藥
□本報記者石少軍本報通訊員郭吉顯李夢嬌
在皮膚性病科工作12年的宋建波,幾乎每天都能接診到艾滋病感染者,一類是在校大學生群體,一類是50到60歲中老年喪偶人群。大學生大多是因性安全意識薄弱被感染。
艾滋病治療主要采用高效聯合抗病毒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須嚴遵醫囑按時服藥,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宋建波表示:“與艾滋病患者正常交往不會被傳染,平時無需做防護。 ”
在宋建波看來,這些艾滋病患者就是他的普通病人,甚至他會更加關心這些患者。“他們比普通患者更敏感,性格更加孤僻,需要更多包容和關愛,需要全社會關心和愛護。 ”
宋建波呼吁,要多建立關愛這個群體的民間組織,像北京地壇醫院就組建了紅絲帶之家,工作人員主要為艾滋病患者提供交流平臺,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很多患者剛開始來看病的時候都不相信我,擔心會泄露他們的信息,但經過相處,我們之間更多的是信任。他們還經常會跟我聊天、談心,而我也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幫助他們,不辜負他們對我的信任。 ”宋建波說。
緝毒民警張警官:
拒絕毒品遠離艾滋
□本報記者石少軍
2014年,張警官和同事在我市某賓館抓獲了2名男性吸毒者,檢查后發現,兩人均患有艾滋病。據了解,兩人吸毒多年,其中一人患有艾滋病,后兩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導致另一人感染艾滋病。
“毒品的危害不言而喻。”張警官介紹,艾滋病的傳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吸毒者交叉使用毒品注射器造成的。據調查,使用注射器吸毒的男性同性戀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比沒有使用注射器吸毒的男性同性戀高4倍左右。
防治艾滋病首先要明白毒品的危害,遠離毒品,不與別人共用針具吸毒;所有性行為都要正確使用安全套,不要心存僥幸;媒體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明白毒品的危害,發現吸毒者或有吸毒后癥狀的應該立即報警。
張警官建議,要對吸毒人群進行綜合干預,依托戒毒藥物維持治療,并建立強制隔離戒毒、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和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之間的銜接機制。另外,應加強群眾自我保護意識,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參與禁毒、抵制毒品、防治艾滋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