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國民健身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居民健身熱情上升。調研發現,我國7歲及以上人群中,每周至少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為67.5%,較2014年調研增長18.5%。以一周作為觀察周期,有意識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每周平均健身2.52天,每周平均健身累計時長為99至120分鐘。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健身鍛煉,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如運動損傷、急性傷病等等,使健身出現反向效果。專家呼吁,從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不僅需要人們“愛運動”,更要“會運動”。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到來之際,記者就科學健身的方法采訪了我市幾位專家,希望給愛運動的讀者朋友以幫助。
充分熱身減少運動損傷
□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王琰
近日,因運動后身體不適到德州市中醫院康復科就診的“健身達人”日漸增多。該院運動康復中心主管康復治療師崔國良介紹,患者中不乏存在半月板和交叉韌帶撕裂、軟骨損傷、跟腱斷裂、肩袖損傷等嚴重問題。他提醒廣大市民,開展體育鍛煉要做好安全防護,尤其要重視運動前的熱身環節。
不少愛好健身的上班族會選擇周末或者節假日進行較為集中的鍛煉,比如到健身房做一組高強度的訓練或參加一場足球、籃球比賽。“科室里這段時間就接診了不少因運動受損來做康復的患者。”崔國良介紹說,前幾天,有一位20多歲的年輕小伙,因鍛煉后出現了持續的肩關節疼痛前來就診,診斷結果是肩袖裂傷。健身房里像臥推、引體向上等項目,很容易造成肩關節的運動損傷,所以需在教練指導下謹慎操作。
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不可忽視。崔國良解釋說,充分熱身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身體受損,建議運動前可進行各種伸展關節的動作,拉伸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以增加關節活動的靈活度。此外,切忌為了減脂減肥而空腹鍛煉。
崔國良還指出,突然的高強度運動容易導致身體出現運動損傷,因此健身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另外,他提醒,沒有接受過系統訓練的健身愛好者,要及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運動后如果出現身體不適且經過休息后依舊不能緩解的,要及時找專科醫生評估一下,以免造成不可逆性的運動損傷。
運動后不要忽視營養補充
□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李敏
健身不但要追求鍛煉效果,更講究體力恢復,以保護身體機能。運動后忽視補充營養,可能會導致肌肉流失,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如何合理、科學地進行運動后的營養補充。德州市疾控中心專家普及相關知識。
運動后補水需要遵循“量出為入”、勿冷宜溫、少量多次這3個原則。運動后,人體會大量出汗,及時補水可避免脫水的發生。一般運動后體重每下降0.5千克,需攝入470至700毫升水。按照這樣的原則,運動后一般要喝2至3杯水(每杯200毫升)。其次,運動后人體溫升高,若此時飲用冷水,易刺激胃腸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因此運動后以喝溫水為宜。最后,剛結束運動不要立即補水,應調整呼吸,待心律慢下來,再少量多次補水,每次100毫升為宜,兩次之間至少間隔10分鐘。
“除了補水,通過飲食及時補充體力也很重要。”市疾控中心專家說,及時、科學地補充營養,不僅有助于修復受損的肌肉,還有利于減脂、增肌,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健身后可攝入碳水化合物搭配少量的蛋白質,有利于維持機體穩定的血糖水平。同時,還應注意搭配瓜果蔬菜,以補充因出汗體內損失的礦物質、維生素,尤其是鉀、鈉和水溶維生素,所以運動后需要注意補充富含鉀的水果、蔬菜,例如香蕉、土豆等。“進食順序也有講究,先選擇容易被消化的食物,如湯類、飲品、奶類。運動1至2小時后可以吃固體狀的復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餅干、面包、蛋糕以及部分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肉類、奶酪。”市疾控中心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