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愛著這片多情的土地
——讀朱殿封文集《郵票大小的故鄉(xiāng)》有感
□劉向江
朱殿封生于樂陵,是從黃土地走出來的作家。他對故鄉(xiāng)滿懷著眷戀和熱愛。他的新作《郵票大小的故鄉(xiāng)》,記述了故鄉(xiāng)的一方風情,讀來印象深刻,令人感慨。
他對鄉(xiāng)土飽含深情。“金窩銀窩比不上家鄉(xiāng)的草窩”。在他眼里,故鄉(xiāng)看哪兒哪兒好。
故鄉(xiāng)的“一條過道便是一部村史的一個章節(jié)”。“過道享受著陽光、月色、星辰的沐浴;過道裝滿了春華、夏雨、秋實、冬韻;過道積淀了層層疊疊的先人的腳印、汗水、血淚、歡聲笑語;過道留下了一代代人鮮活的記憶……”
故鄉(xiāng)的田野,春天,“冬眠的百蟲,蜘蛛、螞蟻、蝎子、長蟲(蛇)伸伸胳膊,蹬蹬腿腳,打著哈欠出蟄了,它們爬出地面,瞇縫著從黑暗處來到光天化日下一時還不適應的眼睛看著燦爛的太陽。新婚的鼠兔狐獾大小走獸們……開始孕育一個個新生命。”夏天,“暴風雨洗過的田野青翠欲滴,螻蛄、蛐蛐和叫不出名的蟲兒組成無伴奏小夜曲纏纏綿綿,河溝、水灣、草叢里的青蛙一蛙領唱萬蛙響應,組成雄壯的大合唱此起彼伏……”秋天、冬天也各有特色……作者眼中,故鄉(xiāng)四季到處是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
朱殿封熱愛家鄉(xiāng),他眼里處處是風景,就連家鄉(xiāng)夜色都別有情致:“花貓從張家墻頭上騰躍跳過,灰狗在王家墻根下警惕地巡邏,白鵝在李家院落里紳士般地度步,鴿子在趙家檐下的巢里低聲交流白天的經過。老鼠在洞口探頭探腦,刺猬悄悄離開了柴垛,黃鼠狼快速溜出了家門,蝙蝠空中捕食忽起忽落……”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鄉(xiāng)村夜景圖啊!
他對鄉(xiāng)親飽含深情。作家眼中的鄉(xiāng)親,個個都富有個性,可親可敬。“村魂”朱風桐參加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多次立功,復員回村任黨支部書記。有村民夜間出來偷集體財物,他在懷疑對象家的門縫里插幾根草就能破案,對不軌者嚴厲批評,又保其名聲。小偷自此痛改前非。樊景玉奶奶深明大義,抗戰(zhàn)時期,毅然送19歲的獨子參加八路軍,后英勇犧牲。作者感動地寫道:“樊奶奶是為了不讓中華民族亡國滅種斷了香火,寧肯從此斷了老樊家的香火……”
書中也寫了自己的家人,篇篇記述情深意篤。他與父親感情殊深。《父不責兒兒自責》一文中,自責在孝順父母、伺候父親中發(fā)生的疏漏。作者從父親摔著時的一聲“娘哎”和死時的一聲“咳”,引發(fā)了5次自責……這類情節(jié)感人至深。
朱殿封對鄉(xiāng)土孕育的農耕文明飽含深情。書中所收“行當軼事”“節(jié)氣文事”兩部分內容,都屬農耕文明。“行當軼事”記述了活躍在鄉(xiāng)村的七十二行——錮漏匠、磨刀匠、剃頭匠、興秤匠、說書藝人等各種手藝人、生意人,他們在農耕文明時代以自己的技藝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功不可沒。
他寫興秤匠“做秤是做良心”。興秤匠要具備三德:手藝德、仁德和道德。在此,木桿秤既為一種計量器具,又是道德教化的一種載體。
他稱說書藝人“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燃燈者’”。千百年來,說書藝人行走于鄉(xiāng)村,為民眾提供了精神娛樂、文化教育。他們傳播社會歷史、道德禮儀、人間道義、民俗風情,愉悅人的心靈,教人向善,使人增智,辨識忠奸善惡,樹立家國情懷……
“節(jié)氣文事”記述農耕時代孕育的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它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總結,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結晶。作者以二十四節(jié)氣在故鄉(xiāng)的征候為參照,從文化的視覺,以飽滿的激情、扎實的資料、優(yōu)美的文筆一一寫來。
他寫大暑“大熱曝萬物”:莊稼知暑……玉米“咔咔”拔節(jié),高粱打苞孕穗,大豆開花結莢,棉花桃蕾滿枝。草木知暑,“土潤溽暑,大雨時行”,田蹊分野草,雜草爭先恐后瘋長……百蟲知暑,白天黑夜,田野村莊,到處蝶飛蟲唱。動物知暑,牛流著哈喇子,驢用蹄子刨地,馬耷拉著眼皮,豬趴在水洼里打滾……
他寫小寒“凍破碓臼”:風刀子將冷空切割成條條縷縷,麥苗、枯葉上布滿嚴霜,老磚井清晨噴吐著裊裊白霧,土路面凍裂出一道道裂璺,房檐下倒掛著晶瑩剔透的冰凌……
……
在朱殿封筆下,故鄉(xiāng)為什么這般地美好?這是因為,他深愛著這片多情的土地。